职 称:教授
职 务:必威学术委员会主任
单 位:城乡规划系
专 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专业履历:
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198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
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本科生教学:
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生教学: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中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发展;
科研方向:
1、当代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理论;
2、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方法;
3、绿色建筑设计与生态规划理论;
4、滨海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5、滨海城市减灾、防灾与生态预警;
近期学术成果:
2000年以来,主持了城市规划相关重要科学项目研究13项,已完成8项。其中,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6项,厅局级2项。
基金项目名称:
1.重要大型公共建筑抗爆防火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第2主持人,2012.1-2014.12;
2.城镇群高密度发展空间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项目),子项目主持人,2012.1-2014.12;
3.基于信息技术的滨海城市高密度人口集聚区综合防灾规划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项目),项目主持人,2011.1-2013.12;
4.WTO 条件下中国建筑师的设计竞争力及提升途径的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项目),项目主持,2006.1-2008.12;
5.中国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建筑师及其创作理论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项目主持,1998.1-2001.12;
6.京沪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客运站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子项目,铁道部重大科技项目(省部级项目),子项目主持人,2010.6-2012.3;
7.天津高密度城区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综合防灾关键技术,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项目主持人,2012.3-2014.12;
8.基于信息技术的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理论研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省部级项目),项目主持人,2010.1-2012.12;
9.信息化空间布局理论与京津信息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省部级项目),项目主持人,2006.1-2008.12;
10.信息社会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在天津的应用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项目主持人,2003.3-2005.12;
11.中国现代建筑美学思想体系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省部级项目),项目主持,2006.1-2008.12;
12.全球化环境中我国本土化和地区化建筑创作理论研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省部级项目),项目主持人,2000.1-2003.12;
专业论文:
1.曾坚、曹笛,构筑安全、舒适与健康的绿色新家园——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J],建筑学报,2011(4):7-10;
2.曾坚,从禁锢走向开放,从守故迈向创新——中国建筑理论探索60年的脉络梳理[J],建筑学报,2009(10):5-9;
3.曾坚、李松涛,滨海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索—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J],新建筑,2009,(5):38-44;
4.曾坚、蔡良娃、曾鹏,传承、开拓与创新——何镜堂先生及其建筑团队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手法分析[J],新建筑,2008(5):12-15;
5.曾坚、左长安,CBD空间规划设计中的防灾减灾策略探析[J],建筑学报,2010(11):75-79;
6.尹楠、曾坚,历届世博会主题及建筑比较研究[J],建筑师,2010(4):5-13;
7.孔维东、曾坚、苏毅,中新生态城大型住区居住舒适度的评价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4-37;
8.王晶、曾坚、霍建军,密斯流动空间量化分析研究[J],建筑师,2009(5):58-62;
9.陈岚、曾坚,拓展未来建筑设计的先锋领域——哈迪德与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J],工业建筑,2009(9):138-140;
10.李超、曾坚,感悟新建筑——浅析墨菲/扬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哲学与设计实践[J],工业建筑,2009(5):133-136;
11.陈岚、曾坚,杨祥,线与体的艺术,木与石的乐章——马尔康嘉绒藏族民居的审美特征研究[J],装饰,2008(10):119-121;
12.孙晓峰、曾坚,台风灾害对琼北地区城市建设的影响——以海口某不规则超高层建筑的数值模拟分析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8(6):840-846;
13.李松涛、曾坚,地震避难场所的设置原则与措施[J],新建筑,2008(4):121-125;
14.王晶、曾坚,大型体育场馆的生态节能设计分析[J],建筑师,2008(3):70-73;
15.苏毅、曾坚,从尺规到NURBS——用于辅助设计曲面型建筑的几何工具的沿革[J],建筑师,2007(5):18-25;
16.陈志宏、曾坚,闽南侨乡近代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J],建筑师,2007(1):72-76;
17.侯鑫、曾坚、王绚,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建筑设计观念演进与发展[J],新建筑,2006(6):4-7;
18.曾鹏、曾坚、蔡良娃,信息时代建筑的探索者——荷兰NOX作品解读[J],世界建筑,2006(4):106-109;
19.李小海、曾坚,不规则建筑的自然意向[J],世界建筑,2006(4):110-113;
20.徐鑫、曾坚,信息时代我国旅馆建筑的发展[J],新建筑,2006(5):63-66;
21.雷蕾、曾坚,激情与创造——MVRDV及其作品解读[J],新建筑,2006(5):87-91;
22.胡华、曾坚、马剑,可持续的建筑天然采光技术[J],新建筑,2006(5):115-119;
23.赵鹏、曾坚,建筑“解像”及其分析——建筑肖像的消解与重构[J],新建筑,2006(3):68-72;
24.蔡良娃、曾坚、曾鹏,信息时代的建筑空间形态及其生成理论[J],新建筑,2006(3):76-80;
25.胡华、曾坚、马剑,建筑夜景的景观营造[J],世界建筑,2006(10):116-120;
26.李政、曾坚、邹颖,限定中的创造——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规划设计[J],新建筑,2005(6):40-42;
27.汪霞、曾坚、李跃文,利用水资源创造新空间——当今建筑及城市设计中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建筑,2005(1):71-75;
28.李政,胶东传统民居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沿海聚落文化生成机理研究[J],建筑师,2005(3):69-73;
29.李哲、曾坚、肖蓉,一个实验建筑师的回归——坂茂及其作品解读[J],建筑师,2005(1):51-54;
30.李哲、曾坚、肖蓉,当代生态建筑的美学新模式[J],新建筑,2004(3):62-64;
31.侯鑫、曾坚、王绚,信息时代的城市文化——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J],建筑师,2004(5):20-29;
32.曾坚、侯鑫等,新都县的城市设计与可操作性设计原则的探索[J],新建筑,2001(6):49-52;
33.陈岚,现代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与设计手法探析[J],新建筑,2000(4):21-23;
34.曾坚,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建筑教学改革[J],新建筑,2000(1):12-14;
35.曾坚,建构21世纪的建筑与文化观念:第20届世界建筑大会“建筑与文化”分题论文评[J],新建筑,1999(6):34-36;
36.曾坚,对“建筑与文化”分题展内容的构思[J],新建筑,1999(3):8-11;
37.曾坚,建筑美学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探索[J],新建筑,1996(4):61-62;
专著教材:
1.曾坚、蔡良娃,高等学校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曾坚,天津滨海新区夏季达沃斯永久会址城市设计——2009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曾坚、曾鹏,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建筑学部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8);
4.曾坚、蔡良娃,现代中国文脉下的建筑理论(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曾坚,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6.曾坚,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观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荣誉获奖: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鱼子溪村震后重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全国;
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一等奖(第1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9;
中国现代建筑史,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2名),中国教育部,2002;
现代建筑理论研究与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2名),天津市科委,200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先进个人,天津市人民政府,2006;
学术兼职:
第五、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届专家组专家;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建筑学科学位委员会副主席;
必威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四届中国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规划委员会专家;
天津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委员会专家;
《建筑学报》、《新建筑》、《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城市空间设计》、 《城市建筑》、《城市环境设计》等11家刊物的编委《建筑教育》编委会副主任,《城市空间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研究总院顾问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