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由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世界规划教育组织、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城市实验室、百度地图慧眼、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共同协办的第六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终评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选手线上汇报,专家线下评议)在北京举行。

必威的两组学生参赛团队从百余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01赛事简介

本次大赛不仅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的学术菁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极海纵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规划编制单位、科技企业的技术大拿;同时还有来自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庆北大学、根特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的学者报名。

终评大会上,大赛主席吴志强院士以视频形式致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引总规划师致欢迎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院长致闭幕辞。来自国内城市量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终评专家组,对19个终评入围参赛团队开展评选。


02软件实习课程

必威自2016年起面向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句法” 《设计软件实习》课程,是关于城市研究与规划技术方法应用的实践课程。

此次大赛获奖的两组作品均由2021年软件实习作业发展而来。能够在其他参赛项目不乏博士、硕士生深入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大项目成果的环伺之下取得高等级奖项,充分体现出了必威软件实习课程扎实、过硬的教学水平;以及师生对标行业顶尖的实践愿望与实现能力。


03获奖作品简介

一等奖

融合社交媒体的城市空间应灾弹性测度

参赛成员:张智茹、郭淳锐、陈彦天翔

指导教师:米晓燕、孙德龙


项目简介: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为探索洪涝灾害下城市弹性,更好地关注和应对灾害中人的真实处境与需求;本研究创新性地运用郑州暴雨期间居民发布的社交媒体数据,将其与空间环境数据结合;从灾害社会响应的视角出发,探究雨洪灾害下公众的真实需求与城市空间适应性社会弹性的变化特征。运用逐步层次聚类模型对洪涝灾害下社会需求进行预测,探究社会需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终计算适应性社会弹性评价结果与社会需求预测结果间的耦合程度,评价城市应灾弹性风险;构建完整的雨洪灾害下的城市空间应灾弹性测度模型。

项目创新点:

       ① 社会响应-需求指标构建:运用社交媒体数据构建雨洪灾害中社会响应-需求指标体系,将灾害过程中的动态化过程纳入考量,更准确地反映出城市空间适应性社会弹性。

② 社会需求预测:运用SCA-HPA(逐步层次聚类-层次分割分析)方法,建立社会需求与城市空间特征的关系;可在灾害发生之前,用以预测该地区洪涝灾害中的社会需求,辅助进行预警、救援决策。

③ 基于雨洪韧性提升的城市空间设计决策:运用本研究总结的应灾基本模式与风险空间识别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城市建设更新优化雨洪适灾弹性提升路径。


二等奖

风·水·城:城市路网规划模式识别与决策支持

模型构建

参赛成员:王华钊、任航萱、富羿程、郭淳锐、陈放、贺玺桦

指导教师:许涛


项目简介:

风水营城,城始于路,研究路网形态对探究城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球60个典型城市为对象,采用多源数据对各城市的风向、水系方向和道路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基于各城市风向、水系方向和道路方向的熵和相关性,运用层次聚类法和T-SNE降维算法将样本城市归纳为适水规划型、机械规划型、有机规划型、统筹规划型、适地规划型和自由规划型六类。同时总结出各类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其所对应的路网规划特点,并提出规划策略建议。最后,本研究比较了多种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了城市路网规划模式识别与决策支持模型用以辅助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并选取了三个案例城市进行模型检验和情景模拟。

项目创新点:

① 运用定量分析的手段探究城市路网方向与风向及水系方向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数字化的分析手段,定量探究城市路网方向与风向及水系方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

② 对城市路网规划模式进行类型学总结。本研究通过对样本城市的聚类以及对各类别城市共性特征的识别,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城市路网规划模式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每类城市的路网优化建议。

③ 构建决策支持模型。本研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城市路网规划模式识别与决策支持模型,并选取案例城市进行实践,对案例城市的路网规划模式进行识别并提出可行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