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测绘自 1940 年代至今已成为本学科继承传统、不断革新的重要教学精品课程和优势学科之一。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本学科最早推动将三维扫描、低空航测等数字技术运用到古建测绘领域,在数据采集和数字化处理技术,以及文物建筑测绘规范化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广受好评。由王其亨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多次获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天津五一劳动奖,并建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测绘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一贯坚持服务社会,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长期、多重社会效益。

首先,古建测绘为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四有”档案做出重要贡献。2012 年以来,续测、新测颐和园、清东陵、故宫、无锡祠堂群等 20 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向相关单位提供了大量详尽准确的测绘图纸,用于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在中国古代建筑遗产实体保护方面贡献突出。

其次,古建测绘及其成果直接推动和支撑了我国世界建筑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12年以来,由天大必威主持测绘的北京北海、太庙、凤阳皇城、麦积山石窟、解州关帝庙、义县奉国寺、应县木塔、无锡寄畅园、无锡惠山祠堂群等,被国家文物局、中国遗产保护协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录。

再次,依托古建测绘,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古建保护研究方面成果卓著。2012 年以来,结合测绘完成颐和园须弥灵境等 10 余项保护规划与修缮设计;承担无锡惠山祠堂群建筑形变勘察及材质工艺分析, 展开清代宫廷档案文献汇编工作。先后整理出版测绘成果多部,其中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古建筑测绘大系》中,本学科承担项目最多,并率先出版了《北海》和《颐和园》两部。

最后,编制古建测绘标准与规程,引领国家文物测绘规范化。我院编著的《古建筑测绘》教材,广泛用于文物建筑从业人员,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2012 年第二版修编后被列入住建部高教土建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2013 年编制的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测绘规程》目前已进入审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