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多个科研方向的教授团队,本学科在城市安全与防灾、城市空间与设计、城乡历史保护与更新、数字技术与智慧城市等方面形成集群优势,构建了“四所三中心”的科研架构,承担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27项国家级项目,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成效卓著。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转化与重点区域的建设服务

依托“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的支持,以天津市旧城区生态化改造中心和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等科研基地为平台,在京津冀一体化布局、旧城区生态化改造、滨海智慧型商务区设计、中新生态城建设等方面完成重点规划与实际建设项目200多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项近50项。与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等多个地区签订科技服务合作协议,使科技成果转化向更大区域辐射。

契合国际前沿的学术引领与高端地方建设的人才培养

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举办国际低碳大学联盟、历史风貌建筑可持续利用、城市安全与数字减灾等各类高端学术会议30多次;创办(UED)《城市·环境·设计》、《城市空间设计》等杂志,引领学术方向;承担多批次河北、山东、内蒙等区域地方建设的高端人才培训800人次以上,举办专业规范宣讲活动规范培训百余次,有力提升地方的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面向地方城乡建设的公共服务与应用专业领域的科学普及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派骨干力量参与老区、灾区帮扶和创新试点项目;选派10余名骨干教师以挂职的形式直接服务地方建设,担任副市长、市长助理、科技副局长等政府机构和关键部门领导,为地方工作提供专业支持;通过每年异地或在地举办在职研究生班,为地方政府、企业和规划设计机构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推进科学普及。

参与国家和地方标准指南的编制与发挥重点科研领域的智库作用

参与《天津市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编制规范》、《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技术导则》(在编)等10余项重要的国家和地方规范、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骨干教师作为天津市规划局、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专家、天津规划协会成员,承担了规划研究、顾问咨询、成果评审工作,发挥重要的智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