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必威生态城市设计与低碳城镇规划研究团队包括城乡规划、建筑、能源等多学科领域的科研骨干人才。研究团队由陈天教授、朱丽教授牵头,在城市设计、生态城市设计、城市低碳规划、乡村规划及其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并通过科研成果与实践项目的创新转化,促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融合发展。团队依托“天津市旧城区改造生态化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城市更新与发展研究院(CTTI年度来源智库)”等平台,以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为实践科研转化基地,顺应生态文明和存量更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学科交叉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智慧化的教学研产一体化创新技术研发,在绿色低碳、可持续能源、韧性城市、存量更新、智能设计等领域实现生态城市设计和低碳城镇规划的发展目标,为探索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做出积极贡献。
团队导师
陈天
必威城乡规划系教授,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际A级/高级景观设计师,首批“天津市规划设计大师”,必威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城市设计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理论与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建设部低碳与生态城市规划咨询专家,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陈天教授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城市生态规划、城市设计、住区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华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奖,天津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Land Use Policy》、《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多次参加美国ACSP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做主旨演讲,发表会议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2部,《城市形态图解》获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规划教材/天津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生态城市》(理想城•中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知道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发展规划。培养硕士生近百名,博士数十人。主持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奖2项,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奖、天津市优秀规划设计奖30余项。
朱丽
必威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主任,天津市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市三八红旗手。长期从事能源低碳/转型及其建筑城市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SCI/SCI/A&HCI/EI各类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专利32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指导建筑设计竞赛获奖14次。主持人才基金和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共46项,参与科研项目2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承担APEC项目21项,其中基金项目9项,国家财政部APEC合作基金5项,国家能源局委托项目10项,开展能源转型、可持续城市与清洁能源技术主题研究,编制中英文研究报告40余本,发布APEC官方出版物13部,咨政成果多次被中国外交部、国家商务部和国家能源局肯定采纳。现已培养硕士生80余人,博士生20余人。
卞洪滨
必威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校园规划与教育建筑设计,高密度住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在《建筑学报》、《南方建筑》、《世界建筑》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创作的建筑设计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银奖”、“ 天津市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20余项;受邀参加 “韩国釜山国际建筑展”、“天津国际设计周建筑展”。
臧鑫宇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三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团队),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必威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规划理论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期刊审稿专家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城市设计、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韧性城市理论、绿色街区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基金11项,省部级基金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5部,参编著作3部,《应对暴雨-内涝的城市韧性研究》获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基金资助,入选中国城市建设技术文库;《韧性城市》(理想城•中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知道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主持城市规划与设计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奖1项,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奖3项,天津市优秀规划设计奖15项,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1项。
侯鑫
必威城乡规划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公共艺术委员会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东南大学出版社特约编辑,《新建筑》等杂志审稿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空间的数字仿真与量化分析、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城市设计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等。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4部,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内获奖50余项。
岳奇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域海岛管理政策、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空间规划研究等。任中国太平洋学会海域管理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天津市滨海湿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联盟第二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太平洋学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全国海域使用论证专家库专家、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第一批科技专家等。荣获“国家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称号,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第三梯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人员名单,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与地方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11篇,EI检索1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负责完成行业标准2项。
严哲星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讲师,硕士生导师,英国拉夫堡大学建筑能源工学博士,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研究员,天津市“可持续城市与能源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区域碳排放分析、区域能源规划、低碳能源系统、建筑节能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与教学,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5项,报送APEC秘书处、国家能源局以及地方政府咨政报告8篇,完成著作1部,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生态城市设计与低碳城镇规划
致力生态城市设计、低碳空间规划、韧性城市、城市更新、陆海统筹关键带空间规划技术、乡村振兴与发展等领域等研究,基于可持续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探索学科交叉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实现绿色、低碳、韧性的新型城镇化目标。
科研成果
近期主要课题:
类型 |
名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
澳门填海造地高密度城市空间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寒冷地区适水性住区空间规划模式与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寒冷地区城区-街区地表形态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机理与优化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基于量化分析与数字生成的紧凑型高密度混合住区空间形态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环境生态韧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历史街区“空间共享”模式、机制及导控研究 |
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城市新区水环境系统与规划设计优化技术,课题三“城市新区水气候适应的空间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子课题四 |
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研究我国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 |
国家能源局, 社科重点 |
综合能源驱动城市能源转型方案及实现路径研究 |
国家能源局, 社科重点 |
利用智慧能源微网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研究 |
中国-新加坡合作课题 |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实施评估及优化研究与示范应用 |
国家级团体标准 |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标准》 |
部分工作成果展示: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寒冷地区适水性住区规划模式与方法研究
ENVI-MET微气候模拟软件
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澳门填海造地高密度城市空间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基于INVEST的澳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③战略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碳中和城市与绿色智慧建筑系列教材》——《城乡生态规划》
教材知识图谱
④作为牵头方承办2022/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十七“城市更新的低碳绿色模式”
代表性实践项目
团队立足于天津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和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实践平台,逐渐拓展实践项目业务范围,具备丰富的生态规划、能源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战略咨询经验,涵盖城市设计、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文旅规划、法定规划、景观设计等具体的实践领域。在理论研究、科研平台、设计创新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实践项目范围涵盖京津冀、山东、内蒙、湖南、重庆、福建、四川、甘肃等地。近年来,随着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蓬勃发展,团队实践项目也深入到了这些地区,在大量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项目中培养团队的创新思维,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部分获奖项目成果
研究生培养
本团队与新加坡、英国、澳门以及境内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多名研究生前往美国、新加坡、澳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团队人才培养聚焦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重大需求,侧重学生在生态与低碳规划设计方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养,具有广阔就业前景。
硕士就业情况:团队培养硕士百余位,每年硕士就业率均为100%,就业方向主要包含中规院、北规院等大型央国企、政府机关以及读博深造。数十位优秀毕业生目前在国内一流设计机构担任重要技术岗位,或在一二线重点城市担任规划及建设管理领导岗位等工作。
博士就业情况: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90%以上在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知名专业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位成为所在院校的领导及科研骨干。
招生信息
团队骨干教师每年招收博士3-6人,硕士15-20人。团队骨干教师每年招收博士3-6人,硕士15-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