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城非乡|对话” 2017第02讲

4月15日(周六)晚19点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专任助理教授、共感地景创作|ArchiBlur Lab 主持建筑师陈宣诚将做客必威,举办题为“城市浮洲计划:地景采集器的建筑思考与实践”的演讲与对谈,分享他长期探索身体、城市和地景间转换,深掘当代城市底层的能量并探问另一种艺术场域生成的可能。

演讲嘉宾:陈宣诚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博士,现为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专任助理教授、共感地景创作|ArchiBlur Lab 主持建筑师

与谈嘉宾:邵 悦 愿景都市计画副总建筑师,德国汉诺威大学建筑学硕士

张 早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天津大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演讲主持:左 进 必威副教授,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工作室主持人

时间: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19:00-21:00

地点:必威西楼富力星体验舱

内容简介

《城市浮洲计划》对应身体与城市的演化,形成移动、聚集与扩延的漂移「建筑」;浮洲的样态生长源于周遭环境因为历史、事件...等的写入所持续积累的养分,并因其介入转化断裂 的环境成为聚落、剧场、市集、街道等。《城市浮洲计划》试图返回原点,针刺着城市生活中逐渐失能与消失的身体感官与记忆,透过身体感官的再召唤凝结出城市中能量汇聚的「结点」,形成一种演出的建筑与档案,连结城市、生活和日常。创作团队企图发展另一种尺度关系,游移在身体、城市和地景间转换。深掘当代城市底层的能量并探问另一种艺术场域生成的可能。也因此,《城市浮洲计划》是持续性的创作,是相对于城市脉络演进的自身系谱建立,每一个浮洲的创作生成都承载着城市发展的痕迹与故事,是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残缺、是久远记忆的召唤,也是城市中身体位置的踏寻等,《城市浮洲》系谱的生成养分来自于城市、再介入城市,也将和城市的发展共同谱写出不断演绎与反省的乐章。

关于主讲人

陈宣诚,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博士,现为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专任助理教授、共感地景创作|ArchiBlur Lab 主持建筑师。长期探索在身体与地景间发展另一种重新定义建筑的尺度,企图用最真实的身体感,反复的去体会事物最根本的价值,让建筑成为一种关于人的环境。主要的创作实践为:2014台北市立美术馆「 X-Site计划」的《边缘地景》;2015濑户内艺术祭家屋计划《屋桥》 、《 城市浮洲计划》 ,马来西亚《绿洲聚落计划》 ,法国《悬山·浮桥》;2016台北双年展《共感群体》等。

组织机构

必威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工作室

台湾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愿景都市计画

必威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所

“非城非乡|对话”缘起

城乡的兴建只是一时的状态,如何更新与再造才是永久的议题,透过不断的更新与再造,持续寻找人类居住与聚落的新定义,藉此做出城乡与建筑的调整与应变,更是这一切作为的最终目的。百年来现代城市的迅速崛起,固然成为专业者极大的挑战,然而同时间被空洞化的乡村,以及更广泛出现介于城乡之间、难于界定的「亦城亦乡」的新聚居状态,一起构成连锁的互生互灭关系。在此背景下,“非城非乡”研讨会、对话等系列活动,由阮庆岳教授(台湾元智大学)与左进副教授(天津大学)联合发起,藉由城乡建设的实例及国际化的视角,探讨城乡的更新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