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科研与智库功能:导师团是以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研究中心以“跨学科”和“国际化”为宗旨,结合科研和智库功能,致力于建设满足国家需求的、高水平的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教学和实践平台。中心2010年成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天津市首批智库、南京大学与光明日报发布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位列上海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全国文化类智库专业影响力前十名,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AMI中国核心智库。
跨学科的近代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研究中心多年来构建了多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形成跨学科、交叉互补的研究架构。主要包括:工业遗产保护、租界与口岸的城市建筑研究、近代遗产史研究、近代城市史研究、近现代风景园林史等。中心近年来承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如《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20世纪初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调查历史图像资料研究》、《近代历史街区城市空间尺度的量化研究——以天津旧租界区为例》、《GIS技术支持下工业遗产的价值重现》、《豫东黄泛平原传统城镇洪涝适应性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保护策略研究》、《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项目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等)、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如《天津文化遗产智能导游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十余项;参与主编《中国近代建筑史》(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2017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主持中法英合作的天津租界研究国际项目;完成多项保护规划(如《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总体规划 2010-2025》)等。
国际化、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团队具备国际化、跨学科架构与良好工作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源与基础资料。研究中心由近30名师生组成,并有多位国内外兼职成员;师资均有海外、跨学科科研背景,研究生多有国外交换学习经历;长期与日、法、英、美、韩、比、意、德、新加坡等国和中国港澳台的科研机构保持密切交流;常年招收留学生、访问学者,多次派遣研究生赴海外著名高校交流。研究中心多次举办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如2017年东亚建筑史国际大会等),团队师生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言,多次获国内外重要荣誉奖励(如2013年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东亚建筑史国际大会优秀论文奖等)。
主要成员
招生数量与要求
招生数量:硕士研究生2名。
研究方向要求:1. 结合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近现代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系列研究”进行深入研究;2. 继续深入开展跨文化的“租界城市和建筑”课题研究;3. 继续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研究;4. 历史街区再生与城市形态研究;5. 文化景观与风景园林史;等等。
专业要求:研究课题与项目由跨学科、国际化团队开展,涉及多学科、跨文化研究。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理学、近代史、软件工程等专业。 学校要求:招生对象为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学校应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不含天津大学)或所学专业所类属的学科在最新一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列B+档及以上的其他重点高校。
申请流程
如果你对文化遗产保护、近现代城市与建筑史、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租界城市建筑研究、历史街区再生、城市历史景观、文化景观、遗产数据库建设、GIS应用、遗产旅游等相关研究方向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联系人:陈国栋
邮 箱:362332528@qq.com
电 话:15822789210
我校2019年共有119个研究生导师团,其中必威入选7个。
点击链接可查看天津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导师团招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