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10:00,必威环境设计系教师党支部与2017级硕士第七党支部在学院第一会议室共同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与会领导和老师有必威党委书记宋昆,党委副书记王开;教师支部郝卫国、陈高明、曲翠萃、王鹤、吴静子、赵伟;研究生指导主任田晓媛、赵亚男。

会议主题为“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看我国高校美育教育发展历程”,由田晓媛主持,主要有以下环节:学生做主题汇报,教师分享,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谈认识,作品赏析和师生大讨论。

首先,宋昆书记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同学们不能局限于专业和教室,要广泛培养专业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希望大家能够投身管理岗位、积极于创业、支教、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在今后就业有要强化自我认识,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达到理想状态。郝卫国老师讲:艺术学从文学脱离,成为独立门类,体现了国家现有发展阶段对艺术的重视和需求;我们学校近年来对哲学社科类专业重视凸显,并将发展哲学、文学、心理学与艺术学等学科提上日程,在传统工科院校发展文科,艺术,这将有力推动传统工科院校的全面发展;也希望同学们为五育并举中的“美”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气息。

学生党支部书记张颖以“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看我国高校美育教育发展历程”为题进行汇报。从美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发展与演变、高校美育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升高等院校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三部分展开。美育体现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完美精神境界和人性。美术学专业书法方向的刘仲林同学,以“建国70年看中国书法艺术的变迁”为题,讲述了书法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对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民族审美理想的理解和把握;以继承与创新互为前提,相辅相成,推动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进步。美术学重彩工笔方向的朱雅靓同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笔画风格的变迁”为题,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笔画的发展经历的落寞、复苏与振兴繁荣的曲折过程。当代工笔画艺术家们在对传统工笔画的继承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艺术表现因素,是一场全面的革新。随后展示学生作品,如书法《海棠花季、不期而遇》、工笔画《鸳鸯》,水彩《城市与建筑》,设计作品《校园海棠》等。

在师生大讨论环节,老师们也结合自身研究及认识从不同方面进行交流与分享。陈高明老师:从国家层面来讲,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教育,摆脱功利化的思想,“无用的东西往往是高贵的”,我们要以人为美,崇尚无害为美。赵伟老师:上海某街道招牌统一“黑白配”,体现出了部分人的审美的一种退化。在如今创意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思维绝对不是1+1=2。审美不仅是一种心智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把设计思维作为一个知识类型普及。王鹤老师:发展美育教育,首先要知道其问题在哪里。要开展通识教育,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通专融合。曲翠萃老师:通过大家的讨论,对美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性和完整人格的人。吴静子老师:美育是长期的过程,在生活上及道德层面需要慢慢积累,发现身边的美。王开书记与大家分享:新时代,随着美术、音乐、体育的普及,美育成为普及性教育,我们学校也在不断的尝试,希望师生献言献策,促进学校的美育教育取得较大的发展。

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讨论与交流体会,老师们感悟颇深,学生们也收获很多。会后,学生陈颜君、东野升珍、张璐、杨宁和朱晓明同学也交流了心得感受。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性和完整人格的人。美是长期的,是高尚的,此次师生支部组织生活,激励大家以追求“完美境界的人生”为理想状态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