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团队向读者介绍《地图中的近代天津城市》的创作过程

4月27日上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中的近代天津城市》一书在天津图书大厦举行了首发式。本书作者必威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昆,必威硕士生导师冯琳、博士后研究员胡子楠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了图书编撰的背景及其学术价值。天津市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现场就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和建筑遗产保护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处长侯福志、副处长李威,天津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兼总编辑宋雪峰、副社长油俊伟出席了首发式。

天津于1404年12月23日设卫筑城,是我国古代有明确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埠后,天津开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而形成现在的城市框架雏形。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焦点、洋务运动的重镇、庚子之役的主战场、北洋新政的试验区,以及众多带有深刻历史烙印的外国租界,使得天津市在我国近代历史和城市建设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5年天津城市建成区配准地图

宋昆教授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人居环境与居住形态、建筑教育等方向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就致力于城市更新与历史街区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代天津城市图影丛书》中首本出版面世的图书。书中以近代天津历史地图为线索探索城市转型的历程,共分为历史地图研究、地图配准与重绘、历史照片定位三部分,展示了我国近代建筑遗产研究、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众多科研成果。本书有很多首次公开的原版历史地图和街区历史照片,从建筑和规划专业的视角,用整体性的老地图对照直观性的老照片,生动展示了天津近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团队为能从历史地图中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以还原天津近代城市发展进程,采用历史地图配准软件(ArcGis),以统一的运算方法将历史地图的图像文件进行转化处理,将历史地图中未曾发生变动的建筑、道路等标志物与当代地图中相应的标志物重合,实现历史地图的配准,并和绘图软件对配准之后的历史地图进行重绘,更准确直观地表达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

张利民(左二)畅谈对《地图中的近代天津城市》一书的感受

参加首发式的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利民表示,本书既是一本可供同行开展天津城市建设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参考文献,又是一本面向社会大众,结合知识性和可读性的优秀图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振良希望宋昆教授团队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围,把天津城市建筑历史和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首发式后举行了图书签售活动。

*本文转自天津大学新闻网